民國50年初.北投大肆拆除改建
日本時代日本人所住的黑瓦老屋之際
適逢七虎新村老兵.下一代人口陸續呱呱落地.居住空間嚴重不足
眷村開始往外擴建(違建)'長大'
可是當年軍人薪俸微薄.也認為隨時要反攻大陸
並不介意.使用拆除.日本人住的黑瓦老屋建材'再利用'
只求預算最低.有遮風避雨空間即可
下面是分享60年前.專做七虎新村違建.馮龍華老先生口述歷史
馮先生很感念60年前
因為時代演變.新北投公園職業照相師的生意.已不足養家餬口
開始中年轉業.從土水小工.學徒.創業.技術還在摸索之際
只能以低價開始承包小工程
而北投七虎新村家家戶戶.開始興起的違建潮
從第一戶2坪八千元開始.一戶介紹一戶
幾乎全七虎新村違建.都是剛創業起步的馮老先生承包施作
讓馮老先生人生第一次.覺得收入變高好幾倍又穩定.有能力置產買房
大大改善全家生活.七虎新村'擴建'工程.算是馮先生'起家'代表作
細節如下:
1.施工地點-每戶眷戶相鄰的公有地(當時大都充當克難菜園)
2.面積:大多是2坪.統一價8000元.少數3坪左右-收1萬2千元
最大極限極少數是4坪-收1萬5千元
3.所需建材:
分為一手:水泥.沙.紅磚.石灰.麻絨.木材.油毛氈(點阿膠紙).鐵釘等
二手(回收拆除日本老屋)的黑瓦.門斗.木門等:
當時全北投拆除日本老屋.都是由一位外號'大摳a'負責
拆下的黑瓦.門口.木門等建材.都隨意放在北淡線鐵軌旁
需要多少.再聘北投牛車載運
當時一片全新黑瓦要3元.可是回收日本黑瓦只要1元
那時還沒有'廢棄物清運'這個名詞
所有拆屋建材.能回收就回收轉賣
不能回收.就回填充當地基級配
等於既賺拆除費.又再賺一筆'二手'建材販賣.兩頭賺
施工流程
1.疊一排8吋紅磚
(就是紅磚長的那端疊起.不是兩排4吋磚.沒那麼'奢華')當'地基'
當時馮老先生'施工團隊'除了他以外
還聘用一位太郎(talo)土水師傅
和一位林姓小工(北投長安里前里長林炳文尊翁)
2.在那排8吋磚'地基'上.開始疊4吋壁紅磚
高度約150-180公分.要和'原始'相鄰眷舍同高.以求美觀一致
3.向中北北路一段尾的木材行訂購
告知尺寸.會裁切好的各式木材
先釘橫的杉木(下港來的最便宜杉木.不是福州杉)
再釘直的角板-橫直之間空格釘上合板-上油毛氈(防水用途)-上日本黑瓦
相片來源:拙作
用麻絨+水泥+沙+石灰黏黑瓦
(日本時代還沒有益膠泥.日本技師都用麻絨貼屋瓦.目的增強黏性.抗龜裂)
其實還有幾道流程.因為怕大家沒耐心.就略過
平均二天完工一戶
平均一個月收入十多萬元(這是60年前的十多萬元喔)
當時馮老先生單是訂購油毛氈的量
大到每次直接從紅樹林油毛氈工廠直送25支
馮老先生很自豪說.雖然因為預算太低
省略植鋼筋.開挖地基等步驟
可是他全照'起工'走.尤其貼黑瓦專用的麻絨工法很耗工.要非常細心
他蓋的'擴建'.沒有任何一間倒榻
馮老先生以七虎新村業績.打出知名度後
'升級'施工團隊營運能量
陸續承包北投各大溫泉旅館修繕工程
以美多樂旅館的承包額最大
註:怕忘記.趕緊記下馮老先生今天講古的北投老地名
1.現在北投中和街.陸軍818醫院門診部那排十棟相連二層樓房
是全北投最早的'販厝'.當年推出時很轟動.大家都稱'十間a'
2.北投大業路上.國泰建設都更案那一排房子
是北投一位外號'戽斗'先生所建
那排房子就稱'戽斗街'
感想:昨天有新聞說.網紅淨山清掉.日本時代駐在所遺跡酒瓶
生意人不便探討.有爭議話題
只是突然聯想起歷史的陰錯陽差
比網紅淨山新聞可能更古老
(北投因為溫泉.又在台北.許多日本屋舍建於上世紀初.甚至十九世紀末年)
日本時代原汁原味.日本房舍的部分建材
就好端端在北投七虎新村重生至今
七虎新村真的是北投之寶.要好好珍惜愛護啊
小廣告:小訂貨量團友.可以加入金晟發磁磚團購 | Facebook.以團購價.節省大幅支出
我的公司臉書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n20101125
給想上網購買磁磚的客戶的叮嚀注意事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