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曾長期蟬連,世界最大無線電話機製造及外銷國
像是外資的日商Uniden高雄廠.日商三洋大溪廠
但這一切都要從最早設立
曾經的世界最大無線電話機製造公司-濟業電子說起
創辦人謝來發是苗栗農家子弟.9歲喪父.同時家道中落
從小赤足上學.直到半工半讀進入開南商工後
才有母親.用勞力辛苦存錢買的人生第一雙學-膠鞋給他
謝來發還是捨不得穿
尤其運動時.一定先脫鞋.怕跑壞那得來不易鞋子
謝來發從開南商工畢業後.先到一家文具行當會繼兼店員
不久謝來發以辛苦上班存下的錢.頂下新竹某陸軍基地福利社
正當經營的有聲有色.享受當老闆賺錢滋味.就收到兵單入伍
可是謝來發當兵時.福利社所託非人.被友人全虧光
也讓謝來發學到以後新開發事業用人
和會計查帳稽核內控[制度化]的重要
民國54年謝來發役畢.踏出新竹火車站時.身上只剩20元
但決心不再當上班族夥計的謝來發
向親友籌借五千元.北上台北.開設文具印刷行
校長兼撞鐘.做為事業起步的第一步
剛創業的謝來發捨不得買二手機車
每天以腳踏車固定台北-淡水送貨四趟
不久謝來發觀察當時台灣各工廠.所用的包裝紙盒全是國外進口
心想既然擁有穩定.還年年成長消費市場.為何不賺這筆生意呢
行動派的謝來發,說做就做
立刻經營生產.全國第一家.針對外銷工廠用的可折疊包裝紙盒
生產紙盒後.謝來發統計發現.最大客戶是各外銷電子工廠
而且出貨量是爆炸式的增長
謝來發心想.要把握難得機會
民國58年12月5日.謝來發成立濟業電子公司
產銷電子成品及電子零件
全體員工僅6人.謝來發身兼老闆.廠長.採購.銷售業務.工友數職
以念經濟系.後見之明的小弟淺見分析
民國58年底.謝來發創立濟業電子成功因素有
1.當時台灣經濟發展最大目標是
創匯.就業機會.物價穩定.三者須拿捏平衡
所有新創企業致命傷都是極缺資本
大多是高利標會或親友借貸
以短期高成本資金.缺乏週轉金是致命傷
只有100%外銷廠.可憑外銷信用狀.減輕此致命傷
甚至有的還'行有餘力'轉貸.賺取高利貸
或買土地賺增值兼貸款抵押.'一魚多吃'
2.優質低廉的人力.極適合當時勞力密集產業-電子業
當然當時的台灣電子業.是指最後組裝和低端零組件生產
3.當時美國環保和勞工意識高漲.罷工加薪
讓美國各行業製造業.尤其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空洞化
美商又和日商不同
既然台灣工廠喜歡接OEM代工
老美心想可節省高薪外派人員管銷成本.一拍即合
4.電子組裝業所需
台灣無能力產製的高端零組件.當時都從日本進口
台灣和韓國拜地理位置最近.享有運費最便宜.節省時間成本
(進量大導致船班多)等優勢
初期濟業電子以代工為主
不久政府鼓勵.廠商推出自有品牌
避免萬一代工廠訂單.突然被國外原廠轉單給競爭國(主要指南韓)
濟業電子也推出自有品牌
陸續成立宏業.正業.五間工廠.組成濟業集團
不過濟業當時所謂自有品牌產品是指ODM
以收集外商,新上市暢銷產品(主要是日商.像是船井.三洋)
模仿(嚴格說接近抄襲)外觀設計
再'逆向工程'想辦法'搞定'內部電子線路
(套現在大陸術語是'山寨'版)
以較日商原廠便宜甚多的報價
拿到歐美廠商或通路的貼牌訂單
濟業電子這招在無線電話(Cordless Telephone)非常管用成功
接到全球最大電信公司-美國AT&T的穩定大單
民國76年年產量破二百萬台.佔有美國市場過半市占率
另外當時濟業也生產
錄音機.收音機.音響.天線棒.揚聲器.中頻變壓器等
甚至在IBM一推出相容個人電腦PC時
濟業電子動作很快.成立PC開發小組
濟業電子三廠.並替宏碁代工.熱銷的[小教授二號]
很可惜的是.當時事業體成長迅速的謝來發
聘請王志剛.謝安田等知名企管專家來當顧問.診斷擘劃濟業電子集團
經評估後.放棄'後見之明'.台灣後來最有競爭力的個人電腦事業
非常可惜
不過客觀的說.當時評估並沒有錯
民國70年代初期.全世界'共識'是
'美國製造業即將完蛋.